close

 

   能夠到金門文化局演講,要感謝張偉主教、BOCHiNG陳總的引薦,還有文化局孝芳的幫忙,讓我得以在這個充滿歷史文化、人文風情的金門分享我的單車生活。

  演講當天近50人的聽眾,讓我感受到金門人的熱情,不知不覺越講越起勁,超過原定三小時的演講。演講空檔時間,也要謝謝孝芳、主教及公子,陪我瀏覽金門之美。

 











◎↓ 跟自己的演講宣傳海報合影

◎↓ 陳總擔任這次引言人

◎↓

◎↓ 金門日報對於演講的報導。我台灣報紙上過很多次,金門日報倒是第一次

◎↓ 演講前的筆電連線測試

◎↓ 對於演講我信心滿滿

◎↓ 演講前文化局局長贈送我們伴手禮『金門高粱』

◎↓ 局長致詞

◎↓ 座無虛席!謝謝熱情的金門鄉親,尤其感謝賴阿姨特別從台南坐飛機回金門,還拉了親朋好友來聽演講。

◎↓ 演講結束,民眾的提問

◎↓

◎↓ 瞧我講得口沫橫飛..........

◎↓ 跟局長、副局長合影

◎↓ 副局長請我在新書簽名

◎↓

◎↓ 鋼管車友東益也來了,謝謝他的金門伴手禮

◎↓ 正在回答副局長的問題


●明遺古街
  位於金城鎮金門城北門遺址旁的明遺古街,相傳在明太祖洪武廿年(西元一三八七年),江夏侯周德興奉命築金門所城,當時「明遺古街」即已開闢,不但為交通要道,也是貨物交易的地方,更是農產、魚產及各民生物資趕集的重要場所,當時可是繁華無比,因此也有「賣菜街」舊稱。

這一條古色古香的老街,現已六百多歲,全長有百餘公尺,為配合貨物買賣,街道特別設計為適合手推板車行走的寬度,並以石板條鋪設而成。在金門被稱為「老街」、「明遺古街」,殘存的門牌上斑駁字跡寫著「北門街」,過去的熱鬧景象已不復在,腳底踩著古人踩過的石板,遙想著當初在這裡叫賣的聲音,現在卻只剩下寥寥可數的住戶。
明遺古街的風光年代,大約是三百多年前左右,在清康熙廿二年(一六八三),當時的后浦氣勢正旺,金門總鎮兵陳龍以金門城所城圯壞為由,將總兵署遷至后浦,「明遺老街」也因此漸漸沒落,轉變為一般住宅區。
在明遺古街的街尾,有一座造型特殊的洋樓,據說是一位黃姓習醫的住所,並在洋樓內開設藥房。走在老街上,老街會帶領你到另一個時空,彷彿自己就置身在當時熱鬧的街道,思緒自由的在時空中翱翔。
資料來源:行政院農業委員會

◎↓明遺古街位於金門城北門遺址旁

◎↓

◎↓

◎↓ 謝謝張偉主教幫我拍攝

◎↓

◎↓

◎↓就是他們我才有機會來到金門演講

◎↓別具特色的門環

◎↓

◎↓

◎↓

◎↓

◎↓

◎↓

◎↓ 黃天佑紀念館


黃天佑紀念館簡介
黃天佑紀念館於民國94年登錄為歷史建築。黃天佑自幼跟隨父親前往新加坡並習醫,29歲返回金門行醫為業。民國22年興建黃天佑洋樓,以正廳為『醫生館』替鄉里服務,可能是金門最早的西醫。

◎↓

◎↓

◎↓ 斑駁的春聯...廢棄的老屋.....

◎↓ 門邊的『古』吸引了我

◎↓ 廢棄老屋...待整中

◎↓閩南傳統建築的『馬背』

◎↓金門處處可見防空洞


●燕南書院
據清代林焜熿《金門志》記載,燕南書院為金門地區最早成立的書院,其引《滄浯瑣錄》云:「朱子主邑簿,採風島上,以禮導民,浯既被化,因立書院於燕南山,自後家絃戶誦,優游正義,涵泳聖經,則風俗一丕變也。」又云:「燕南書院在浯州,宋時建,今莫詳其蹟。」
 金門燕南山因宋朝朱熹興建「燕南書院」而聞名,燕南書院是朱子在金門的講學處,也是金門最早的文教聖地,帶動了金門的文風,讓金門在明、清兩代產生了不少進士。太文巖寺則與太武山海印寺、田浦城隍廟、金城南門香蓮廟、庵前恩主公廟,並稱金門五大名廟。
  金門縣政府為恢復振奮浯島文化靈魂,乃於舊址謀畫興復之可能。民國94 年由金門縣文化局主持其事,先委請中國科技大學完成「金門縣燕南書院『含清水祖師廟』興建計畫之復建評估研究調查計畫」,確認燕南書院的文化資產價值,燕南書院和太文巖寺舊址,因居高臨下,可以鳥瞰金城鎮一帶的風光,民國95 年登錄為金門的文化景觀之一,揭示傳承歷史,繼起文化之決心。
  民國96 年,經公開評審,由黃友良建築師規劃設計,建華營造公司承作,耗資新台幣八千萬元,於民國97 年仿古重建,民國101 年12 月25 日正式開館啟用,並舉行盛大入厝儀式,供奉文昌帝君、朱熹、魁星爺,為此盡復燕南書院傳奇與太文巖寺香火。
自料來源:
http://academies.tpg.gov.tw/academy/15
◎↓ 可惜天候不佳!!拍攝起來不好看

◎↓ 進入書院內你肯定會嚇到........乾淨到不可思議!!!!

◎↓ 清水祖師廟

◎↓

◎↓

◎↓

◎↓

◎↓

◎↓

◎↓ 也祀奉文昌帝君等眾神明

◎↓


●珠山聚落〔珠山大潭〕
  珠山聚落位於金門西南方,珠山舊名「山仔兜」,珠山是一傳統寧靜的小聚落,聚落主要薜姓家族所組成,650年前薛氏袓先薛貞固,由福建為避難渡海到金門,之後就在此定居繁衍成族。其地理風水中為大潭,背倚雞庵山(珠山),周邊山丘環護,所有建築均面向大潭,為聚財生氣的風水寶地,風水學上稱『四水歸塘穴』。村內的建築群以薛氏大宗家廟為中心,左方有頂三落、將軍第、大夫第與薛芳見洋樓,右側有大道公宮,下三落及薛永南兄弟洋樓等建築,順著紅磚步道便可一一尋訪。登上村後的雞庵山,可盡攬聚落之美。
 
珠山舊名「山仔兜」

◎↓ 四水歸塘穴的【珠山大潭】

◎↓

◎↓ 聚落分佈圖

◎↓ 薛氏家廟

◎↓

◎↓ 薛氏家廟鑑於清乾隆33年,西元1768年

◎↓ 最吸引我的莫過於這個...立體的門神

◎↓

◎↓ 門神始於唐太宗時期,因為一個龍王的故事

◎↓ 秦叔寶將軍

◎↓尉遲恭 將軍

◎↓

◎↓

◎↓

◎↓

◎↓

◎↓ 珠山聚落很多廢棄頹廢屋需要整理

◎↓

◎↓

◎↓

◎↓

◎↓ 防空洞

◎↓

◎↓

◎↓

◎↓

◎↓

◎↓

◎↓

◎↓

◎↓


●水頭聚落〔水調歌頭民宿、得月樓、金水國小〕
  大陸福建居民從東晉時代就遷徙至金門,帶進閩南式建築,又因當地商人至海外經商致富,也把異國風格融入房子,形成中西合璧建築;水頭聚落為這段金門建築史做了完美詮釋。水頭聚落因為「有水頭富,無水頭厝」,從清乾隆年間的傳統閩南式二落大厝,到清末、民國初年興築的洋樓群,不同時期、風格迥異的民居建築,形成水頭獨特的聚落風貌。不同於其他聚落都是同姓姓氏,是聚集多種姓氏的聚落,主要姓氏黃(紫雲衍派)、李(隴西衍派)、蔡(濟陽衍派)、陳(穎川衍派)等多姓村。

◎↓ 我這幾天居住的民宿水調歌頭民宿

◎↓ 閩南式建築,屋簷馬背造型

◎↓

◎↓

◎↓

◎↓ 剛下飛機,大家在這天井聊聊天,吃吃金門貢糖

◎↓

◎↓美味的竹葉貢糖

◎↓

◎↓

◎↓

◎↓

◎↓ 

◎↓ 

◎↓ 水調歌頭民宿的擺設非常復古典雅

◎↓

◎↓ 入夜後的水調歌頭民宿

◎↓

◎↓

◎↓

◎↓

◎↓

◎↓ 水調歌頭的早餐【廣東粥】。這是金門人的傳統美食

◎↓ 廣東粥再加上油條、燒餅就更加道地了!

◎↓


●得月樓
  得月樓為黃輝煌先生在印尼經商致富後所蓋的洋樓,於民國20年所興建,當時因海盜猖獗,為顧及安全,建構了防禦的樓層,由於這是當時水頭最高的建築物,取北宋蘇麟「近水樓台先得月」之意,故稱為「得月樓」。「得月樓」牆厚40公分,地上四層、地下一層,據說內部小小的,每一層僅有一個木梯可供上下,且每爬一層木梯就可以把它收起來,以防止盜賊爬上去,地下一層有地下坑道可通往主屋洋樓。
◎↓

◎↓

◎↓

◎↓

◎↓

◎↓

◎↓

◎↓ 得月樓緊鄰金水國小

◎↓


●金水國小
  金水國小的前身為民國10年所創立的「金門縣第二區私立金水學校」,校址位於黃氏大宗祠內,後來隨著學生人數增多,宗祠空間不敷使用,遂倡議興建新校舍。金水國小同樣由黃姓華僑家族集資興建,完工於民國21年。當時由人在印尼的華商黃嘉平擔任募款主席,將籌措到的經費匯回水頭,而黃金專責擔任水頭地區的負責人,此外,印尼華商派代表黃獻量回到金門主持學校的興建事宜。金水國小的建築格局為「回字形」,此種類型亦被暱稱為「番仔厝」,由四邊的迴廊屋包圍中央的方屋講堂,為當年金門最大的教育相關建築物。
 
  建成後,曾有一段時間並非作為教育用途。民國26年,日軍佔領金門,並將校舍做為野戰醫院;戰後遭國軍占用,並且開設「怒潮士官學校」,由胡璉將軍主持,民國36年,國軍遷出,作為金水國小校舍使用;民國88年金門國家公園整理後,提供銘傳大學做為金門校區使用。民國94年,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依原貌重新整修設為展示館,主要敘述早期金門居民至海外工作的發展過程,以他們離鄉背景的辛酸 與其對家鄉的貢獻,讓後人了解由此所形成的僑鄉社會。

◎↓

◎↓

◎↓

◎↓

◎↓回字形格局

◎↓

◎↓ 國去的禮堂

◎↓

◎↓

◎↓

◎↓

◎↓

◎↓

◎↓ 住古寧頭的老爺爺

◎↓ 水頭聚落其他西式洋樓

◎↓

◎↓

◎↓

◎↓ 防空洞

◎↓

◎↓

◎↓

◎↓

◎↓

◎↓

◎↓

◎↓ 僑鄉文化館

◎↓ 聽說屋主是印尼人

◎↓ 所以牆上掛的照片是吳哥窟、巴里島娜的照片?

◎↓ 二樓地板的木板是可以掀開的

◎↓ 聽說以前人相親,女孩可以從這個洞偷看男孩

◎↓ 房間裡面另外有一個小洞,這個則是逃生洞,可從穩密的閣樓逃出

◎↓燕尾脊,又稱燕尾、燕仔尾、燕尾翹脊,是指屋主脊朝上微彎、兩端外延向上翹起並分叉的曲線,形如燕子尾,流行在閩南

◎↓ 

◎↓

◎↓

◎↓

◎↓

◎↓

◎↓

◎↓ 像小豬的落水孔

◎↓

◎↓ 下方的瓦片是『防盜瓦牆』,當有小偷爬進來會裂開產生聲音警示

◎↓


●水頭十八間


◎↓

◎↓

◎↓

◎↓

◎↓

◎↓

◎↓

◎↓

◎↓

◎↓

◎↓

◎↓

◎↓ 準備整修成民宿的傳統閩南建築,大約需要花費一千萬。

◎↓

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◎↓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自然之筆 的頭像
    自然之筆

    Nature's pencil studio【自然之筆 工作室】

    自然之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