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我前後騎了6/4鈦的colnago及CINALINI超輕鋁車架。6/4鈦的colnago是搭配power2max 功率大盤,輪組是mavic SL。CINALINI超輕鋁車架,則是FORCE大盤,輪組是POWERTAP可測功率花鼓搭配XR300手編輪。讓我慢慢道來兩者之差異。
使用功率計一段時間了,終於達到初步的目標,平均瓦數突破300w。今天騎汐平剛開始狀況就感覺不錯,不過還是以穩定輸出方式騎乘,最後5百公尺最衝刺,平均瓦數達到314w,以我體重73來計算,有4.3w/kg,哇!這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,太夢幻了吧?其實不然因為這只僅僅是短短20分鐘的路程,拉長距離跟時間,我的平均瓦數會降低,加上我因為家庭因素,訓練時間都很短,超過一小時的訓練了了可數,想進步還是要多增加FTP一小時以上的訓練次數。
不過很高興達到自己初期的目標,接下來的目標是希望穩定踩踏就有300w的輸出,另外也希望慢慢能擠出時間來做2小時以上FTP的訓練強度。這是瓦數、心跳、回轉數分布圖
上上禮拜看棒球隊學生在做抗力球的訓練,我就下去跟著做了一個循環,訓練的動作主要就是以核心肌群為主。隔天我的核心肌群全部肌肉痠痛,才了解自己的核心肌群有多麼差,後來就陸續做了幾天,發現核心肌群對騎車確實有很大的影響,核心肌群有力,可端正骨盆,讓自己騎姿更正確,很建議大家來做看看,因為附帶的價值就是六塊肌啦!你能不心動嗎?至於抗力球操作訓練方式請參考以下網址
運動生理學網站 http://www.epsport.idv.tw/epsport/sporttrain/show.asp?repno=53
使用訓練台訓練已經多日,難得天氣好轉,就去汐平試騎,回來後使用WOK+軟體比較一下,訓練台訓練前後的差異。 我利用WKO+軟體的比較功能,選取訓練前10/28所記錄的資訊,跟我訓練台訓練多日後的記錄11/18做比較。黃色線代表訓練前,紅色線代表訓練後。
1. 圖一最上方是踩踏瓦數的記錄,因為兩者起始點稍有不同,所以主要是要看瓦數輸出是否穩定。
汐止常下雨加上為了記錄我訓練壓力{TSS}及強度因子,不得不考慮購入訓練台。訓練台主要分兩種類型,滾筒式與固定式。滾筒式以高迴轉數訓練為主,但近期也出現有阻力的滾筒訓練台,滾筒式入手較難,需要練習及適應。固定式則分,自重式及固定式,一般而言前者阻力往往較大,後者則站立抽車較穩。另外固定式在阻力方面又分油阻、磁阻、風阻,噪音的產生也是如上所依序。
右圖為我購買的訓練台,屬自重磁阻式。
在器材面前你的實力毫無隱藏。透過TrainingPeaks WKO+ 3.0 訓練軟體及SRAM Quarq功率盤,讓我清楚知道自己實力目前落在何處。wko+軟體依照國際騎士的實力來進行的分類
無庸置疑,一位能自我約束的單車愛好者,只要能持續練習,增加練習的量,他就可以進步。但可能產生自我強迫的心理現象出現,每次騎車總感覺不夠累不夠操,每次都要把自己操得很累才感覺踏實。但因此可能面對的問題就是過度訓練的反效果,甚至受傷因此中斷訓練,間接影響對騎車的熱情。
我很喜歡The Cyclist’s Training Bible書中作者的一句話「以最少的里程數來訓練」。簡單來說就是善用你的僅有時間,來做重質的訓練,這樣你在家庭、工作及單車才可以達到平衡。
這次要感謝阿袁大哥,在我要騎最後1P的時候幫我帶路。若非他帶路,我按照印象中的路去騎,肯定騎不到五指山。今天環汐3P騎的很愉快、很舒服,天氣不熱,我喝水補給方式稍作改變,每15分鐘喝一口,不管渴不渴,都依照這樣頻率來補給。前天騎環汐3P我都是到頂就猛灌水,其實這樣的補給方式最不好,一下喝下太多的水,你身體的器官仍須去消化它,要消化就需用到氧,但運動時養大多跑到肌肉去,相對器官的氧就變少,一下喝太多會很不舒服,因此少量多次的補給是比較有效的,至於時間要多久,那就因人而異。
孫大哥說的沒錯,每個的人實力不同,我的輕鬆騎可能就是別人的爆心跳。相對的我若去跟車車、大師兄、小強、阿叔、潘大乃等人一起騎,他們的輕鬆騎也是我的爆心跳。爆心跳不是不好,運動超載原則是進步的元素,但若超載太多,自然有它的危險性。所以我在汐碇1P的時候,文俊說他要回家了,我沒有勸他繼續,我的強度對他而言確實有點強,不能讓他冒著受傷的風險騎車。
汐止的山區我最常騎、最喜歡的路段便是汐平公路,其原因在於它風景美、路況佳、車輛少、坡度平緩適中,離家近。在家庭與騎車兩者須兼顧的原則下,我對於騎車時間的安排,以兩小時內為原則。大多利用下班,還未從保母家接回兒子的空檔時間,假日則利用兒子午睡時間。
這短短兩小時剛好非常適合到汐平公路做間歇訓練。從家裡出發到東山國小門口,大約10~11分鐘的時間,正好作為熱身運動,之後開始以乳酸閾值點周圍的運動強度「約最大心跳80%,勇腳可到85~90%」去騎乘,到達磐石嶺約24分上下,然後下滑到仁愛橋,下滑期間正好當作恢復期。若可以最好還是做踩踏動作,以加速排解乳酸,讓下一循環強度能夠有效維持,不過我太懶,下坡並沒有這樣做,總是享受下滑的那種舒暢感。
騎單車也四個年頭了,前些日子反問自己,我當初為什麼要騎單車?想想當初騎單車是為了運動、是為了健康、是為了四處走走,因為單車可以更深入了解這塊土地。這四個年頭,曾迷思掉自己,在速度與成績上執迷不悔。若要提昇成績,勢必要增加運動強度,但運動強度越強,所產生的自由基「Free Radicals」就更多。因為運動時身體會大量運用氧氣,在氧化還原系統的大量運作下,所生成的帶有不穩定電子對的分子結構變多,便產生更多的自由基。
這些較活潑、帶有不成對電子的自由基性質不穩定,具有搶奪其他物質的電子,使自己原本不成對的電子變得成對(較穩定)的特性。而被搶走電子的物質也可能變得不穩定,可能再去搶奪其他物質的電子,於是產生一連串的連鎖反應,造成這些被搶奪的物質遭到破壞,且毫無選擇性的攻擊細胞膜、細胞及組織,使得人體內部產生退化性症候群,腦細胞老化、免疫系統衰退、血管變得脆弱、退化性關節炎、皮膚老化, 甚至產生癌症的現象。所以之前我參加300k及400k後總是感冒很久,主要也是免疫系統衰退。